时间加载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文献中心>专家知识>正文

西峡是怎么成为全国香菇产品三个中心的?

作者:河南食用菌网 来源:河南食用菌网浏览:5232次时间:2014-10-15

    西峡县自1996年以来立足于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自然条件,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在全县大力推行“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信息化提升”的香菇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了沿鹳河百公里香菇生产标准化长廊,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使西峡成为全国有名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2013年,全县已建成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10个、标准化基地173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年产鲜菇20万吨,产值达20亿元以上。全县建成香菇保鲜库416个,总库容37700吨。全县香菇收购企业、门店1000多家,加工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0家左右,建立合作社104家,入社农户5000家以上。西峡香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被国家标准委设立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其主要措施是:


  1
、突出抓好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香菇生产规范化。重点健全三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组织服务体系。县级层面,成立了正科级规格的食用菌生产办公室,协同质检等部门,统揽全县食用菌生产及香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等。乡镇层面,全县重点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规划、指导本地的香菇生产。村级层面,每村配备1名懂技术、善经营的能手作为香菇标准化“植保员”,负责本村的香菇基地建设和管理。同时,县、乡两级每年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奖惩。二是建立健全香菇生产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制作了《西峡香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宣传片,编印了《西峡县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手册》,建立“生产基地标准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重大突发事件控制、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控制、宣传和培训控制”七大控制体系。真正使西峡香菇实现了纯天然、无污染生产。三是建立健全了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挂靠高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聘请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科技顾问,成立了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大力推广香菇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全县香菇栽培技术普及率达到98%,生产成功率、花菇率分别达到99%、8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6以上。

2、突出抓好西峡香菇基地建设,实现香菇生产标准化。在香菇基地建设上,一是制定“三园四化”工作思路。围绕把基地建设成为“科普园、示范园和观光园”,实现“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二是推广“三改三化”升级办法。按照车间化、工厂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要求,在全县实施以“三改”为内容的香菇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即: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改泥土便道为硬化道路;改脏乱差生产环境为净化美化生产环境。四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西峡香菇基地全部进行了整合和升级改造,共投资33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香菇基地173处,水泥大棚65000多个,总规模7亿多袋。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对以双龙、军马河、米坪、石界河、桑坪、寨根、西坪七乡镇为重点的“百公里香菇长廊”进行打造。三是强化基地标准化质量管理。对全县所有基地,按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对菇农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基地种植、原料收购、加工、储存、检测每一个环节,通过基地建设使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的一面旗帜。

3、突出抓好生产环节,实现香菇产品优质化。一是细化操作标准。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西峡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编印下发了《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操作20条》、《西峡香菇技术培训资料》送到菇农手中,让菇农看得懂、记得住、会使用,使香菇标准化生产有据可依、有规可循。2012年,完成了《西峡香菇生产用木屑质量标准》和《西峡香菇生产用麸皮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发布。2013年完成了省级地方标准《西峡香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发布,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香菇地方标准。二是强化源头管理。对香菇生产的环境条件、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把关。生产场地的周边环境,包括空气、水质、面源污染治理等主要环境指标,必须经卫生、环保部门检测合格,方可建立基地;菌种、原料、设备等,必须经质检和农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方可组织生产三是全程落实质量标准。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烘干、加工、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全过程落实质量标准,形成标准化生产“流水线”。四是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对全县110个香菇专业村,按基地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并对菇农按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能准确追溯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西峡香菇品质优良、安全可靠。通过上述措施,西峡香菇达到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连续三年通过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突出抓好销售加工,实现香菇流通专业化。抓住西峡香菇产业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机遇,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壮大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一是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投资3.2亿元建设了占地450亩的“西峡香菇城”,现已建成了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南阳明泰食品公司、家家宝食品公司、源城食品公司等21家加工出口企业,实现产值8.5亿元。二是搞活市场流通。投资3亿元扩建了以干菇交易为主的双龙香菇市场,投资6000万元扩建了以鲜菇交易为主的丁河香菇市场。两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目前,西峡香菇已经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成功上市,正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及中国供销农批集团合作建设“中国食用菌交易市场”。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生产模式,有效对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全县共发展香菇专业合作社104个,带动群众4.4万人。90%以上的香菇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

5、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实现西峡香菇发展持续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2005年开始,西峡县提出了“限额采伐,控制规模,调整结构,草木并举”的食用菌发展思路,严格控制袋料香菇生产规模,大力发展草腐菌;2006年,又提出了“全面禁伐,稳定规模,菌材外调,持续发展”的外向化发展战略,决定全面禁伐天然林,实施菌材外购计划。2014年开始尝试工厂化制香菇菌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既保住了西峡的香菇产业,又实现了生态植被的有效修复,使西峡香菇产业发展实现了“两头在外”,使西峡由最初的“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转向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进而又转向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