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加载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信息>正文

河南平菇,曾经的兴衰与未来展望

作者:河南食用菌网 来源:河南食用菌网浏览:88次时间:2025-03-24

河南平菇,曾经的兴衰与未来展望

1.曾经的辉煌

1972年,已经故去的刘纯业先生,在豫西南阳市的一个山区,发明了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为当时令人烦恼的废料“棉籽壳”,找到了一个“废物变金子”的好方法。这一发明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不仅吹旺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熊熊烈火,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浪潮。棉花大省的优势奠定了平菇生产规模的稳步扩大。经过50多年推广普及,平菇生产遍及河南各地,在河南省的任何一个乡镇,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只要到菜市场上去看一下,就可以见到平菇的身影。

2009年河南省仅平菇一个品种的产量就达到70多万吨,占到当年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有一段时期平菇是河南的食用菌产业主要支撑品种。

2015年后平菇稳定发展,生产规模被香菇超越,被降为第二大品种。自此以后,河南平菇虽稳居次席,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既无再争榜首之意,亦无超越香菇之志,仿佛一位智者,淡然处之。

2018年各地扶贫力度加大,平菇产业规模在各地有所开始扩大,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关口,达到115吨。2020年达到117万吨。2021年生产规模缩减,产量萎缩至90万吨以下。2022年平菇生产稳中略升。2023年平菇产量又升至90多万吨。尽管产量有所上升,但相较于过去的辉煌期,目前的产量尚未达到近120万吨的高峰。

2.被冷落了吗?

在河南省大部分消费者眼中,平菇就是食用菌的代名词,大众通俗称之为“蘑菇”,平菇就是“蘑菇”的普通大众认识水平,为平菇奠定了良好的民间消费基础,曾经平菇这个“蘑菇”比肉还好吃的菌类品种,风靡河南各地,到处都有平菇生产、销售。几十年都是如此,到现在,豫西山区、豫东平原,豫北、豫南、中部到处都有平菇生长销售。

平菇美味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口感极佳,广受各年龄层人群的喜爱。平菇的餐食品种繁多,既有高端雅致的佳肴,也有接地气的民间小吃,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煎、炸、烹、炒、炖、涮、凉拌、烩菜、蒸菜等多种烹饪方式,都能展现出平菇上乘的风味。

不知何时起,平菇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随着蘑菇家族的日益壮大,平菇在市场中的曝光机会逐渐减少。众多奇特的各类蘑菇,有的身着华丽的“外衣”,戴着招惹人眼的“贵冠”,施展着诱人的招数,竞相争夺平菇的“地盘”和“地位”,平菇出场和露脸的机会少多了。好在,在河南,平菇犹如豫剧一样深入人心,总有一群人喜爱到了骨子里,啥时间也难舍难离,购买平菇这个戴着“蘑菇”名号的食品,这一大批铁杆“菇迷”永远守护着平菇的自有领地,不舍不弃。

不可否认,平菇这个河南“蘑菇圈”中长期稳坐第一的霸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被各类“新贵”品种挤兑得招架不住,被冷落也是自然平常事。

可贵的是,平菇历经风雨仍泰然自若,坚守在“蘑菇圈”,辛勤耕耘,持续为河南百姓带来美味。

平菇被冷落了吗?

有。

但没有完全被遗忘!

平菇在人间的冷落与热闹,自有人间真情评判。

3.艰难的竞争之路

平菇这个“蘑菇圈”中本分的老大,虽然忠实谦逊、心胸豁达,甘心被挤兑、被冷落,然而,心中的不悦难以掩饰,重整旗鼓的决心和勇气始终在胸,好在人间不乏有识之士愿意伸出援手。

查找被冷落的原因,找出重振江湖的突破点,重新披挂上阵,等待重新辉煌的机会和时日。

平菇的生长发育有其独特规律,它适宜在低温下培育。一旦温度超出适宜范围,平菇的质量便会大幅下降,其诱人的外观和内在美味也会迅速消失,甚至可能产生令人不悦的味道。

平菇之所以备受冷落,一方面在于‘蘑菇圈’内品种琳琅满目,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平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销售、运输、保存等环节存在诸多瑕疵,这些因素合力造成了平菇当前的困境。

原因明确,寻找竞争门路,开启竞争之路。

平菇工厂化的艰难探索之路正式启程。有几年,河南建起来几家平菇工厂。创建出适宜平菇生长的育菇车间,建造出适宜平菇生长的最佳出菇环境,培育出了能够体现平菇自身特质的产品,外观和内在都代表了平菇的最高特性,产品上市后,备受青睐,价格也是物有所值。此项探索引起全国轰动,吸引不少有心之人前来参观交流。

然而,好景不长,虽然人为创造的环境通过设备和外部能源满足了平菇生长的基础条件,但高昂的电力成本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平菇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彰显价格优势。

民间藏龙卧虎的真言不一定啥时间就会应验,还是生产平菇的一帮人,在国内不同区域探索时,发现了国内某些地区存在“天然空调”资源。中原地区高温季节用空调降温才能解决的问题,高海拔地区自然存在“天然的制冷机”,无需耗能就能够实现降温的效果。在这些地区,即使炎热的夏季,平菇在自然条件下也能正常出菇,并且还能生长得很好。

这一惊人发现,使得平菇工厂化的昔日优势黯然失色,竞争之路陡然间变得荆棘密布,探索的征程再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4.领地萎缩的遗憾与焦虑

高温期天然空调区域的发现和利用,使国内平菇生产和市场竞争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西部高海拔冷凉区的发掘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在平原地区从事平菇生产的人员,开始进军西部,一批勇于探索的人士携带资金和技术,拉开了到西部创业的大幕。西部优惠政策的引力效应巨大,也吸引了不少人到西部投身食用菌生产。

短短一段时期,河南平菇市场领地,被西部人士占领了大部分。

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是上天赋予当地的宝贵财富,天然财富的发掘和利用,是顺势而为,我们不应嫉妒和眼红。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是该黯然神伤的无奈放弃,还是挺身而出,主动前往西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南的众多从业者正犹豫彷徨,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是坚守科技创新,在中原大地上创立出低成本的高效生产技术,坚持参与市场竞争,主动寻求突破点,探寻重振之路,还是在焦虑中无奈地叹息。多数人仍在期待转机。

诚然,无奈与焦虑如影随形,然而,仅凭这些情绪,终究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难题。

怎样化解时下的困境和劣势,真要发挥超常智慧才行啊。

5.正视竞争场景的现实变化

2024年,曾经有过四次重要的西部考察之行,深切感受到了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夏季凉爽气候,这无疑是大自然赐予该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气候资源,旨在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食物资源,这是我们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积极回应与最佳回馈方式。

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是未来市场演变的基本形态。正视并接受这种竞争场景的变化,是我们应有的心态和素质。当然,西部区域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员大部分还是从河南走出去的家人和朋友。

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竞争,也非削弱参与竞争的雄心壮志,更不是默认让出曾经的阵地。而是要立足于新的时代竞争环境,灵活应对竞争场景的变化,充分利用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弥补自然气候资源的不足,从而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6.瞄准未来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的浪潮永不停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永不止步,但是人类追求精美食物的心理好像万古不变,平菇这朵小小的“蘑菇”,不止河南人喜爱,中国人喜爱,全世界各色人种都在喜爱。在一些发达国家,平菇的身价并不低,有的国家平菇长期保持极高的身价。

瞄准未来,放眼全球,拓宽视野,积极探寻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无限空间。

未来,平菇这一看似平凡的载体,或将不再局限于一朵小小的‘蘑菇’之姿,而是承载着更多、更广泛的关联内容,静待我们去发掘、去应用、去创造无限可能。

平菇,对于河南来说,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河南平菇,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还等待着挖掘和拓展!

(作者:康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