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加载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文献中心>期刊文献>正文

河南省五种主要食用菌发展态势

作者:王传福 来源:河南食用菌网浏览:3789次时间:2014-08-18

河南省栽培的食用菌达一定规模的有30多种,其中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和毛木耳五种多年来产量一直在10万吨以上(详见附表),现将其近10年来发展态势分述如下。

1、平菇:平菇代料栽培起源于我省,迄今已有43年历史,2010年前平菇产量一直排在全省栽培食用菌的首位,2013年较2003年增长41.2%,平均年增长4.1%2013年产量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29.4%10年间,增增减减,减减增长,增长年份多,减少年份少,总体发展呈螺旋式稳步上升态势。产区遍布全省所有县(市、区),主产区在黄河北的新乡、焦作、濮阳、安阳,4个市2013年产量占全省平菇产量的47.7%,主产县是新乡的辉县市,该市连续5年产量在16万吨左右。

辉县市的种植模式是与玉米轮作,栽培主料为玉米芯;栽培模式为发酵料、袋栽、墙式出菇。产品鲜销本省与邻近晋、冀、鲁、陕等省。近年来在一些地方采用热料栽培,其菌袋成品率和生物转化率都有明显提高。出菇方式改解口满端出菇为刺穴定点出菇,产品优质率大大提高。

2、香菇:香菇代料栽培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已连续三年产量排在全省栽培食用菌的首位,2013年香菇产量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35.8%,较2003年增长177.8%,平均年增长17.8%10年间除2005年较上年稍有下降,降幅仅为1.8%,其余9个年份都较上年增长,且增幅较大,2011年较2000年增幅高达41.9%,总体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主产区现已遍布全省18个省辖市,产区在南阳、三门峡和驻马店3个市,20133个市香菇产量占全省香菇产量的75.9%,主产县是西峡、泌阳、卢氏、灵宝,“西峡香菇”、“泌阳花菇”已先后于2007年、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埋标志产品》保护。

栽培模式:西峡、卢氏为春栽、中袋、双棚、层架,10月至翌年3月出菇;泌阳秋栽为主,大袋、小棚、层架,冬春出菇;冬栽小袋,夏季林下埋袋出菇;灵宝冬栽多于春栽,春栽同西峡、卢氏,冬栽为中袋、夏季林下斜立出菇。西峡、卢氏的香菇多从西峡出口。2013年仅从西峡出口的香菇就达3.1万吨,出口创汇额为4.5亿美元,占南阳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76.7%。泌阳以生产优质花菇为主,灵宝以生产鲜香菇为主,产品销往全国。西峡在推广标准化生产和产品出口方面业绩突出,被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南省保护食品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命名为国家和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3、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栽培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05年后,2008年产量达到30.2万吨,较2005年增长115.7%2008年秋双孢蘑菇出口受阻,价格暴跌,由原来每公斤7元左右降到1.5元左右,2009年种植面积大减,2009年产量较2008年下跌24.5%。此间,夏邑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抓加工和销售入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推进产业化建设,在全省业界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努力,国内市场基本打开,终于渡过了依赖出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连续两年全省双孢蘑菇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2013年产量较2003年增长150.4%,连续三年成为我省栽培的第三大菇类,2013年产量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12.1%。产区主要分布在商丘、南阳、驻马店和许昌4个市。商丘市夏邑县栽培面积最大,产量占全省双孢蘑菇产量的50%以上。

夏邑县双孢蘑菇生产近年来通过坚持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实现了“种植必备案,监管全覆盖,投入无违禁,生产无违规,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隐患”的目标。被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南省保护食品农产品出口工作小组分别命名为国家和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坚持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在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中,加大对双孢蘑菇产业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78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下,该县双孢蘑菇生产已迈向健康发展轨道。

4、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卢氏黑木耳色黑、肉厚、朵大,发泡率高,曾多次在国内外黑木耳质量评比中获得大奖,2005123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卢氏黑木耳实行《地埋标志产品》保护。黑木耳过去在我省主要是段木生产,受资源限制,发展缓慢。本世纪初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改大口径段木栽培(直径10cm左右)为小口径(5cm左右)段木栽培,一度发展较快,到2009年产量达到20.8万吨,较2003年增长17.6万吨,增长6倍多。2010年后由于受多种病害危害,种植数量减少,产量连续四年下降。期间各地积极探索试种代料黑木耳,并初步取得成功进行推广。2013年较2003年增长4倍多。纵观10年,前6年快速增长,后4年缓慢下降。产区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驻马店3个市。2013年信阳的浉河区和南阳的方城县两地黑木耳产量占全省黑木耳产量的60%以上。

5、毛木耳:毛木耳栽培始于上世纪末90年代中期,2005年达到高峰,产量达51.8万吨,仅次于平菇;2006年以后受价格影响,栽培数量大减,到2009年降到21万吨,下降59.5%2010年因价格反弹,栽培数量回升,当年产量达33.8万吨,较上年回升60.9%。近4年因疣疤病危害,栽培数量再度大减,2013年较2010年降低63.6%。纵观近10年毛木耳发展历程,降的年份多,升的年份少,降的幅度大,升的幅度小,2013年较2003年减少71.5%,是我省栽培的五种主要食用菌中唯一一个较10年前栽培数量减少的菇类。主产区鲁山、西华两个县减幅更大。

附表:2003-2013年河南省五种主要食用菌产量统计表

年代

平菇

香菇

双孢蘑菇

黑木耳

毛木耳

2003

54.6

33.8

12.7

3.2

43.2

2004

55.2

34.0

10.2

5.9

44.9

2005

63.0

33.4

14.0

7.0

51.8

2006

67.4

34.2

14.7

11.0

50.5

2007

74.9

34.5

27.3

16.2

29.4

2008

66.7

40.0

30.2

14.4

32.1

2009

76.8

41.6

22.8

20.8

21.0

2010

75.0

54.6

23.7

19.6

33.8

2011

69.8

77.5

26.5

17.7

23.9

2012

71.2

87.2

31.8

17.4

16.9

2013

77.1

93.9

31.8

14.8

12.3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历年18个省辖市统计资料,不含省直10个直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