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在省农业资源普查办的坚强领导下,省食用菌普查办深入贯彻中央和我省关于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锚定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力求实效,圆满完成了2022年各项普查任务。
一、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的同志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紧抓机遇和时间,利用有利气候特点,及时到不同区域进行野生菌和栽培菌种质资源普查,成绩显著。
一是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数量大幅增加。2022年采集各类菌种种质资源样本2969份,同比增加443.8%;其中野生种2219个,栽培种750个,充实了我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二是野生菌普查采集效果超预期。食用菌专家组踏查了蕴藏重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山区林地,首次发现了肉质孔菌、香笔菌、巴氏蘑菇、口蘑、斑玉蕈、猴头菇、黄伞等7个名贵野生食用菌品种,初步理清了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发生时间。
三是食用菌种质资源样本收集入库进展顺利。2022年收集入库样本400份,同比增加21%。普查以来共收集入库样本730份,其中栽培种450份,野生种280份;制作干制标本80份,浸制标本12份。收集入库的主要有平菇、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猴头菇、杏鲍菇、真姬菇等品种。
二、主要做法
去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做法可以用“四个注重”来概括:一是注重全省统筹谋划。去年4月8日,省食用菌普查办召开了普查工作总结推进会议,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印发了《关于深入做好2022年度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豫菌普办〔2022〕1号),确保了全省普查工作一盘棋。二是注重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全省各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作用,与区域内技术专家组适时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初步查清了全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生态环境和区域分布等重要信息,完成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区域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普查与采集保藏。三是注重突出重点区域分片包区普查。建立了专家分片包区、包品种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突出抓好我省“三山一滩”资源富集区域的重点普查和搜集工作。去年4个专家组先后15次到41个地方30余天,手把手给市县区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四是注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及各级各类舆论媒体,开展全方位种质资源重要性宣传和知识普及,大部分省辖市及重点县举办了专项培训会。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在各类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宣传报道50多次,培训班10多期次,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
2022年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个别市县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慢。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缓慢,有消极应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工作大局;二是数据信息填报不准确,审核把关不够严格,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推进;三是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培训力度仍需加大。比如,有的市县从事一线普查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跟不上,影响了普查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省农业资源普查办的指导下,锚定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入库工作,编写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状况报告等技术报告;适时发布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名录,数据库上线运行。
(一)加强调度督导。一是组织调度各地农业部门按季节适时进行野外普查,对典型山区野生菌资源进行查漏补缺;二是成立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状况报告编写小组,力争完成普查报告并交出版社正式出版;三是成立巡回指导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开展一次巡回指导,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地方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和重点督导,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力保障。
(二)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召开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培训班,着力提高技术人员现场采集、鉴定、标本制作能力;二是举行一次野生菌种质资源鉴定会;三是对普查系统的部分内容进行修订,网上填报数据进行初步判定和鉴定。
(三)加强普查成果转化运用。结合普查成果,逐步开展有经济价值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